9月10中午,蓟州区黄崖关风景区,有7名游客海拔为300多米的烽火台遭受雷击,其中3名游客不能行动,被迅速赶到的蓟州消防支队的官兵抬下长城。目前伤者已经出院。

据《每日新报》,天津蓟州黄崖关出现雷击事件之后,天津市防雷中心的专家们今天一早赶往事发地点调查情况。
专家们分析认为,9月10日,黄崖关这一带正好出现短时强对流天气,并伴有雷闪现象,事发地点海拔约300米,事发的烽火台并不是山峰的最高点。几名游客遇雨躲进烽火台避雨,但是他们还是离瞭望窗口太近了,此口完全没有玻璃等遮挡物,而恰恰处于雷电的放电通道,所以游客被雷电击中。防雷专家还表示,这种情况稍有常识的人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比如雷电发生时,不要呆在空阔地或者没有遮挡的地方,更不要探头张望,不要使用金属物品,不要快速奔跑等等。
从气象主播遭遇雷电看防雷常识的准确性
一起雷击伤亡事故引发的防雷科学讨论

另据报道,9月11日,《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王晋龙就烽火台遭雷击事件采访了一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解释说:“烽火台虽然装有避雷针,但是不是绝对安全。此次事件极有可能是手机引起的。电磁波在潮湿大气中会形成一个导电性磁场,极易吸引刚形成的闪电雷击。在雷雨天气,雷电干扰大气电离层离子波动,手机的无线频率跳跃性增强,导致芯片被烧掉或把雷电引到手机上。但一般来说,公共聚居地都装有避雷装置,人们处在这种环境中相对安全,雷电仅仅会干扰手机信号,顶多也仅是损坏芯片,对人体不会造成致命伤害。而一旦处于空旷地带时,人和手机就成为地面明显的凸起物,手机极有可能成为雷雨云选择的放电对象。”

